镜子的颜色

鉴之积也无厚,而照有重渊之深

记武侯祠之行 游记选手上线

写在前面的碎碎念:

        这篇文章是去年初游武侯祠后所作,拐了语文老师及全组同学同去(2019.01.23,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途中恰好听到林清玄先生去世的消息)先前就立下过“为丞相写点东西”的flag,当天晚自习班上放电影,就去语文组办公室磨出了这篇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似乎被全语文组捧得很高,时隔一年翻出来仿佛黑历史orz 这次重新修改了几处错漏,添补了一些不完善的的地方,但尽量保持原文不作大改动,就当是记录自己某一时段的思考叭。

以下正文:

        人间天府是蓉城,繁华的车马喧嚣不曾片刻停息,贯通古今。如果说宽窄巷子、锦里是成都传统文化随时代潮流旧貌换新颜,那武侯祠则不曾朱颜改。人们来这里祭拜不为吃喝玩乐,而只是来追寻一千七百年前的遥远记忆,纵使岁月已晚,这段记忆总烙印在锦城的肌肤上,铭刻于成都的骨血里。

        武侯祠坐落闹市,门前静伏一对石狮,古旧斑驳而不失威严,静观着世间的人来车往。这里有络绎不绝的游人,一墙之隔是车马喧哗的锦里,但武候祠仍然安静宁和,游人也屏息噤声、驻足凝神。朱红围墙洞开大门,悬匾“汉昭烈庙”。正是“门额大书昭烈庙,世人都道武侯祠”。我们便来这里寻访那位百代所思的丞相,宇宙垂名的先哲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存的武侯祠建于清代,园林古风犹存,典雅幽深;但恰值深冬偶然和暖。又逢庙会将至,于是森森松柏略吐新芽,映亮了高悬的灯笼。游人皆各怀心事,来往无言。不由想到多少人曾在这里追思,多少人曾在这里凭吊,多少人曾在这里长叹“异世通梦,恨不同生”。 阴晦曲折的回廊墙上是岳飞手书的《出师表》,字字苍劲有力如刀刻,钻肌入骨,凛凛逼人。一位文臣,一位猛将, 游人恍惚间望见两人隔着时间长河遥相呼应。两人的谐号不约而同地得一“武”字,许是巧合,但其志或不可谓不同,那是每个时代都不可少的忠正之心,不曾同生,又何足惜?

        信步走去,文武众官的塑像排布长廊,二十八位季汉忠臣于此重逢故人。再拾级而上,便见昭烈庙——所谓武侯祠其实只是这座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庙的一部分。这里才是名正言顺的祠堂主体。昭烈帝刘备端坐正中,慈和安详,不怒自威;其孙刘湛刚烈过人。以死殉国,故附供一侧;祠堂左右各有一室供奉关, 张二人。墙边置有《先主传》的书法木刻,讲述千年前惊心动魄的群雄逐鹿。惠陵亦在附近。红墙夹道,幽篁蔽日,游人却稀落,更显宁静。陵墓主体为砖墙环绕,硕大隆起;高耸的顶点处植有葱茏松柏,郁郁青青,却全无浮饰。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英雄就安睡于此,尸骨腐朽在厚重的土层与黄叶下,陵前有枝蔓垂拂摇曳,掩住冰冷的砖石块。泛起一片薄薄的绿意。古老的松柏虬枝缠绕,鸦鹊绕树而飞,择枝以栖,于是干燥馥郁的冬风中偏裹挟来几声轻嫩的啾鸣。

        穿过昭烈庙,蜀相之殿即位于其后,门前对联重重是后人无尽的叹息。飞檐上的石兽俯视着干古不绝的游人,他们或仰天长啸,或扼腕痛呼,终都在此默默。诸葛亮头戴纶巾,白羽扇纤尘不染,仍是千年前的旧模样,柔和地注视着成都子民。他在这里,一体君臣祭祀同。 古人云“求知己于君臣则尤难之难”,诚非妄言,纵观古来托孤大臣,远如当时王莽、司马懿,近至唐及之后长孙无忌、鳌拜等人,不是篡权夺位就是被后主谋害。想来,刘备与诸葛亮大约是开创了封建史上最理想的君臣关系,君对臣言听计从,臣为君鞠躬尽力。诸葛亮后期独揽军政大权,连先帝也交予他废立之事;但他宁选择耗尽一生以报先帝而忠陛下,恪尽职守,千秋为人称道。明主忠臣彼此成就,共载史册,一体祭祀。君主又怎会忌惮臣子的功高盖主呢?

        诸葛亮祠悬匾“静远堂",或许恰是他心底净土的写照。虽值乱世,卧龙也必有隐者的淡泊。败走麦城,白帝托孤,《三国演义》中有那样多的悲壮情节,我却独为三顾茅庐的故事怆然。二十余岁的诸葛亮临行前不忘嘱咐弟弟:“汝可躬耕于此,勿得荒芜田亩。待我功成之日,即当归隐。”年轻的你抱管乐之才,一腔意气风发,视出山为一场出游,以为乱世弹指可定,不想世事难料,一别隆中却再无归期。忆昔刘备尝言二人情谊有如鱼水,而他的丞相为这知遇之恩,鱼水之情,甘愿在明净如水的心胸中填塞沉重的天下事,死而后已。不知在跨出茅庐的那一刻,你可曾喟然长叹?望着五丈原上秋风里飘摇不定的蔽日旌旗,你是否忆起了那段如梦的草堂岁月?

        培根说“读史使人明智。”诚如是。但读史也使人心痛:倘读演义,尚能安慰自己“这是故事”,读史则不然,历史无情。多少风华不过沉淀进寥寥三言两语,一页松脆单薄的字纸,然而那些旧岁月里一闪而过的冷暖,却带给千年后的读者细微而分明的心痛。我曾反复地兼读二者,意欲追寻这位先哲一生的足迹。 我看见,他躬耕隆中静待明主,抚琴长啸;他执扇向刘将军深深一指, 许以驱驰;他圭角初露,谈笑风生间指点锦绣江山;他时而运筹帷幄,时而亲临阵前,羽扇向处三军震悚,天地变色;他殷殷教子,静以修身、俭以养德。或是长跪于先主榻前,允诺以一己之躯担起举国重任;或是临表黯然失神,泪湿袍袖……刘备三顾时,两人年齿相差约摸二十,而物换星移,昔日的青年才俊出征于危急存亡之秋,竟也是二十年左右的光景。他的眉眼里,大概已有了故人当年的模样。此时先帝已逝,余下的王业大事的使命,必由他来承担和完成。

        读得越多,不免渐积遗恨:诸葛亮追随刘备至其生命尽头,为何不在先帝崩殂后归于山水田园?渐渐地,我似有所悟:鹰生来是为搏击长空,安能象家禽一样蹀躞垂羽翼? 卧龙蓄势己久,岂非为了一声长啸安天下?唇齿上掠过,亮,孔明,他拥有多么明亮动人的名字,又怎能辜负一片照彻乱世长夜的赤子之心?刘备嘱托他“助宣重光,以照明天下”,他便燃烧了自己。千年以前,大星陨于秋风萧瑟的五丈原。但诸葛亮却自此点亮了干秋后人的感怀。时至今日,他从未湮没于历史的尘埃,神州大地遍布四时享祭的祠堂。至于他自身的光辉更是无比耀眼,早已升华成了忠武的化身。

        车马喧嚣依旧,只是换了人间。诸葛亮辅佐的王朝已灰飞烟灭,他却得以不朽。唯有风不老。干年前卷起赤壁风云的风,如今又拂动武侯祠游人额前颤抖的发梢,掠过森森松柏的枝叶,萧萧入人耳间。但是这位先哲不在祠堂华美的龛台上,不在折戟沉沙的古战场,不在他青年时代布衣躬耕的田野里,也不在古籍史书晦涩的文字间,他正羽扇纶巾,衣袂飘飘地随那缕清风邀游于广阔天地之间,恰似万古云霄一羽毛。

        以上黑历史全文。

        感谢愿意看到这里的各位,希望能在评论区看到大家的建议。当然如果是小红心小蓝手也可以(?

评论(6)

热度(138)

  1.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